類固醇( Corticosteroids)

用來治療或預防氣喘病發炎反應的抗發炎藥物中,最有效的要屬類固醇(Corticosteroids)。 類固醇可調節各種免疫或非免疫性的組織反應,且又可穩定肺部的微細血管循環。 再加上近年來引進的噴霧吸入性類固醇,可避免掉其絕大多數的副作用,故目前對慢性輕微持續型到嚴重型的氣喘病人的治療上,類固醇已被大部分的學者建議成第一線的治療藥物。

類固醇的作用機轉主要經由其進入體內後,循環至標的細胞,與細胞內接受體結合後被帶到細胞核內作用於細胞之染色體,進而誘發標的細胞產生新的mRNA和蛋白質,以發揮類固醇的各種生體作用。 類固醇的另一主要作用則為可增加標的細胞β2交感神經接受體的合成數目及其穩定性,進而促進且加速了β2交感神經興奮劑的氣管擴張作用。 類固醇其他的作用,尚可以減少氣道微細血管的滲漏及氣道黏液腺的黏液產生。

臨床上最常使用的口服藥劑為prednisolone;最常使用的靜脈注射藥物則為hydrocortisone和methylprednisolone;而最常使用的噴霧吸入劑型則包括 Beclomethasone dipropionate、Budesonide和Fluticasone propionate。 近年來由於噴霧吸入類固醇新製劑的局部抗發炎作用增加,系統清除率加速,經肝臟的第一次通過代謝率近乎完全,且生體獲得率大幅降低,使得依照過敏免疫學專科醫師處方,適當使用吸入型類固醇的氣喘病人,幾乎不可能產生不當使用類固醇所造成的任何全身性或局部性的副作用。

Prednisolone口服藥為目前最被廣泛使用的類固醇,若能每天於早上投與一次或更進一步地改成每兩天於早上服用一次,則其各種副作用會減至最小。 靜脈注射型的類固醇主要使用於急性嚴重性氣喘發作病人之處理,以hydrocortisone hemisuccinate最為常用。 Hydrocortisone若每六小時每公斤體重投與三毫克則可維持其血漿濃度持續大於100微克/毫升,如此可改善氣喘病人的自覺症狀、肺功能、動脈血氧,並與單獨使用β2交感神經興奮劑比較,可明顯減少氣喘再發次數。

當氣喘病人使用類固醇,尤其是噴霧吸入劑型,達一至兩週以上後,對組織胺或methacholine刺激所產生的氣道高敏感性得以獲得一定程度的降低,此現象通常伴隨有顯著地夜間和凌晨喘鳴症狀的改善。 而支氣管擴張劑,如β2交感神經興奮劑、茶鹼、抗膽鹼激導性劑等,則並無法對病人支氣管敏管度有所改善。 使用個人控制氣喘發作最低有效劑量的噴霧吸入型類固醇(每天200微克的Beclomethasone dipropionate 或Budesonide或100微克的Fluticasone或Mometasone為目前已知的最低有效劑量)以維持氣喘病兒不產生臨床症狀持續達三個月以上,是有效且必要的預防性治療。 低劑量噴霧吸入型類固醇(即使是每天使用200-500微克的Beclomethasone dipropionate)配合吸入輔助器的使用以及吸入噴霧劑後的漱口,很少造成氣喘病兒的副作用。 罕見的副作用包括口腔念珠菌感染、聲音沙啞、或反射性咳嗽和支氣管收縮,經過給與抗黴菌藥以及適當地調整吸入噴霧劑的種類、用法、和用量,病兒皆可獲得改善。

短期性高劑量類固醇(每天每公斤體重1毫克Prednisolone)的使用於急性氣喘發作的病兒,不但可減少支氣管的發炎反應而且可以加強選擇性β2交感神經興奮劑的療效,對病兒常有異想不到的救命效果。 使用高劑量短時期的類固醇使用十天之內,可立即停藥不必減量,當間歇性短時期使用時,即使每年長達四至十二週,除偶而對孩童的生長有些許影響外,很少產生其他副作用。 反之,若不適當的使用類固醇(如與病人病情需要不符的超過時間或超過劑量的無節制使用)則會造成不必要的全身性副作用,包括生長遲緩、骨質疏鬆、Cushing氏症候群、白內障、血糖代謝不穩、和腎上腺功能受壓抑等現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徐世達醫師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兒童過敏氣喘、免疫風濕問題諮詢: 徐世達主任 abc1016@ms2.mmh.org.tw
諮詢專線:0935-545-141, 02-2511-8589 ﹝諮詢時間:9:00AM ~ 12:00PM﹞